解构创造力
作者: [美] 塞缪尔·W.富兰克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方寸(The Unique World )
副标题: 百年狂热史
原作名: The Cult of Creativity: A Surprisingly Recent History
译者: 王筱蕾 / 谢璐
装帧: 平装
定價:¥89.00
丛书: 方寸·新知课
ISBN: 9787522848518
去京东買紙版¥56.30 :
内容简介
创造力是美国社会的标志性价值观之一,但“创造力”这一概念以及认为它能够被培养的观点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
正如塞缪尔·W·富兰克林所揭示的那样,战后的美国人创造了“创造力”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定义创造力,以满足资本主义和冷战时期的需求。创造力受到一群专业人士——心理学家、工程师和广告人——的推崇,他们认为创造力是解决他们所担忧的创造性被压抑、变得墨守成规、从众和感到疏离的良方。创造力被吹捧为个人主义和人类精神的力量,是新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同时也符合美国企业界的需求。
在日益僵化的体制中,创造力带上了几分浪漫色彩;以某种方式做到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存在,既好玩又实用,既艺术又科技,既独特又平常;这个术语难以明确界定,使得形形色色的人和机构都宣称它能解决问题,从企业沉闷到城市衰败。
如今,创造力被不断追求、量化和最大化,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讲述了心理学家、学者、企业管理“大师”、广告人、教育政策制定者、艺术家和工程师的故事,对这一概念发人深省的历史梳理有助于我们看清它的本质。
目录
引言
1 在平凡与卓越之间
心理学的现状
创造力与智力
创造力与天才
发散性思维
识别有创造力的人
阶级、种族、性别和有创造力的人
标准问题
2 头脑风暴的诞生
“你和你的想法一样富有”
开始头脑风暴
工作中的头脑风暴
几乎能解决所有人类问题的方法
3 作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马斯洛反对创造力
反对“疯狂的天才”理论
叛逆与浪漫
创意与改变
民主人格
不要为艺术而艺术
创造力的性别化
回归企业
4 鞋厂里的集思法
用科学管理颠覆科学管理
营销与创意同在一室
5 有创造力的孩子
获得创造力
从识别到培养
美国教育辩论的穿针引线
父母和老师的英雄
6 麦迪逊大道上的革命
迎头赶上
如何让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保持创造力
那群“异类”
对制造欲望的救赎
创意革命和反主流文化
7 创造力之死
创造力万岁
8 从进步到创造力
技术科学大行其道
创造力即责任
作为创造行为的艺术和科学
作为企业价值的创造力
9 创造力万岁
战后时代
机构创造力的延续与变化
永恒的谬论
创造一切
创造力的文化矛盾
结论 该做些什么
致谢
索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