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假象: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知識的假象: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知識的假象: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The Knowledge Illusion: Why We Never Think Alone
作者:史蒂芬.斯洛曼/ 菲力浦.芬恩巴赫
譯者:林步昇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6/01
定價:340

內容簡介

世界愈來愈複雜,人類卻未正視自己的無知。
如何才能避免自以為是,
進而提高我們的決策準確率,獲得更好的結果?

這是一本精準有趣的人類智慧使用手冊,
將帶你從認知科學的全新角度去了解人的思考和心智,
為生活、理財和未來,做出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得那麼聰明,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生活得更好。
懂得在知識上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
然後將他人的智慧占為己用,我們就能為每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社交媒體盛行、假新聞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們搞不清楚自己不懂哪些事,對自身的無知渾然不覺,許多評論和錯誤觀念才會難以改變,本書正是要探討這種「知識的假象」。

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為無與倫比的群體思考能力,正因為智慧存在於眾人之中,不屬於任何個人,因此我們可以在集思廣益之下修正弱點和錯誤,運用知識共同體打造出異常強大的社會頭腦。當人類真正「知己所不知」,明白自己也是問題的一環,才能在需要時獲得協助,填補知識上的漏洞。無論是投資理財、感情觸礁、購買房產、人際關係等,我們可以擷取知識共同體的資源,克服與生俱來的限制,做出更聰明適切的決定。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破解「獨立思考」的迷思 馮勃翰
推薦序 認識人類認知的極限後,我們該怎麼做? 蔡依橙

前 言 無知與知識共同體
● 思考是一種集體行動
● 無知與假象
● 思考的目的
● 知識共同體
● 為何要了解知識假象?

第一章 我們具備的知識
● 我們的知識有多少?
● 假象的誘惑

第二章 我們思考的目的
● 腦袋有什麼用?
● 靈光的腦袋
● 傅內斯的詛咒

第三章 我們思考的方式
● 人類的因果思維
● 正向推理與反向推理
● 說故事

第四章 思考假象的成因
● 不必追求完美
● 兩種因果推理
● 直覺、慎思與說明深度的假象

第五章 藉助身體與環境來思考
● 內化智慧
● 人腦的思考邏輯
● 世界就是你的電腦
● 大腦與心智

第六章 藉助他人來思考
● 群體狩獵
● 聰明的腦袋
● 共同意向性
● 當代的團隊合作
● 模糊的邊界
● 具備群體思維的個體
● 「蜂群思維」的優點與危害

第七章 藉助科技來思考
● 科技是思考的延伸
● 科技(暫時)缺乏共同意向性
● 真正的超智慧體
● 預測未來

第八章 想想科學
● 大眾對科學的理解
● 忠於自我知識共同體
● 因果模型與科學理解
● 彌補資訊不足

第九章 想想政治
● 粉粹假象
● 價值論與結果論
● 治理與領導

第十章 重新定義「聰明」
● 智力
● 智力測驗簡史
● 知識共同體的啟示
● 群體智力及其深層意涵

第十一章 當個聰明人
● 知己所不知
● 知識共同體與科學教育
● 學習的群體

第十二章 做出明智決定
● 「差不多」與「細節控」
● 狂塞資訊並非解方
● 蜂群經濟
● 輕推一把,決策加分
● 解決方法一:難度要降低
● 解決方法二:原則要簡單
● 解決方法三:教育要及時
● 解決方法四:認知要檢視

結語 審視無知與假象
● 我們要不計代價避免無知嗎?
● 成為更加明理的眾人
● 審視假象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
《經濟學人》
《金融時報》《紐約時報》
《出版人週刊》

「本書所提出的觀點不僅能幫助我們思考公共事物,也可以應用到個人面向。讀起來峰迴路轉,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智能為何可以既淺薄又強大──端看你如何善用群體的智慧。」
--臺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

「書中大量的科學研究介紹,讓人驚訝於「人類對自己的無知」竟然那麼無知。獨立思考,並不那麼獨立;自由意志,也沒有那麼自由。論證清楚,說理清晰,非常值得一看。」
--醫師、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板主、新思惟國際創辦人/蔡依橙

「我超愛這本書。內容精采萬分又讓人大開眼界,凸顯個人的無知與眾人的智慧,不但醍醐灌頂,更是趣味橫生。讀就對了!」
--美國憲法權威、哈佛大學法學院行為經濟學暨公共政策學程主任/凱斯‧桑思汀

「每個人都比自己想像得更加無知,對於自身知識的多寡也不甚了解。這樣的狀況本該無藥可救,但如今有了治療方法:這一本充滿精闢見解的書!」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暨《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

「書中有些章節讀來既耐人尋味又驚心。作者再度反駁「人皆理性」這個前提……不僅主張理性是迷思,更認為獨立思考一事也是迷思。」
--《紐約時報》(《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撰文)

「淺顯易懂又不失深刻。心智有所侷限並非新鮮事,但問題在於一般人鮮少會去思考這點。眼下各大政黨只在同溫層取暖、媒體又充斥著假新聞,兩位作者適時地凸顯出謙卑的重要──無論是自己的知識或同溫層的見地,都不能照單全收。」
--《經濟學人》

「兩位作者精闢地點出我們把許多事視為理所當然,以及自己往往比想像得無知許多。本書不但能刺激讀者的思考,更說明其實社會面臨的問題得歸因於認知的缺陷,而非責怪任何群體的道德淪喪。兩位作者努力地要根除病灶,本書寫來擲地有聲,也同理人性。

--《金融時報》

「條理分明、推論嚴謹,涵蓋不少重要又深刻的觀念,包括故事的魅力、iPhones如何讓人更聰明、民主的利弊等等,絕對是心理學的上乘之作。」
--著有《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倫

「當今文化漸趨兩極化,人人把話說得言之鑿鑿,本書反倒提倡知識上的謙卑、認清理解的侷限,既顛覆傳統卻又實屬必要。另外一項優點是,本書充滿樂趣、引人入勝,讀者必會愛不釋手。」
--《出版人週刊》

「內容吸睛又讓人坐立不安,讀者被迫正視一項事實:自己所知一切都與他人的知識密切相連。作者拆解了我們針對科學的預設立場,以及我們如何思考並認識所處的世界。作者認為若希望能發展健全的知識共同體,終究要處理本書提出的問題,他們氣定神閒地提供點子,先釐清我們所知淺薄的事實,再從絕望中找到希望。」
--基督教雜誌《息息相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蒂芬‧斯洛曼(Steven Sloman)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認知科學、語言學暨心理學教授,研究相關主題至今已二十五年。擔任《認知》期刊(Cognition)主編,著有《因果模式》。

斯洛曼博士研究興趣廣泛,包括一般人如何將事物分類、命名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也研究過歸納推論、機率判斷、決策過程與推理思維。近年來,他的研究著重於人如何用因果推論周遭世界。

身為實驗認知科學家,他十分重視運算的邏輯思維,研究往往跟高等認知面向有關,包括因果推論、決策與分類。他目前把重點放在人類的無知與知識共同體。所謂「說明深度的假象」,指的是一般人以為自己了解事物原理,實際上卻僅有淺薄的認識。作者認為,知識的假象源自未能劃清自己與他人知識的邊界,把別人的知識誤當成自己的知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混淆,是因為我們所知多半不在腦袋裡,而是貯存於所屬的知識共同體中。

菲力浦‧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布朗大學認知科學博士。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里茲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

研究範圍橫跨消費行為的領域,包括因果推論、機率判斷、理財決策與道德判斷。研究成果刊載於多個學術刊物,包括《實驗心理期刊:總論》《消費者研究期刊》《管理科學》《心理科學》等。

芬恩巴赫博士曾與消費者產品公司合作,擔任兩家波士頓精品公司的策略顧問,並且在TEDx發表演講。評論散見《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BBC等媒體。

■譯者簡介

林步昇
喜歡語言、綠豆湯和傑尼龜,正緩慢成為雜食型譯者,近期譯作包括《影響孩子一生的金錢對話》與《為什麼Google、LinkedIn、波音、高通、迪士尼都找他合作?》。本書不僅戳破個人具備知識的假象,更提醒讀者要提升覺察力、認清自我理解的侷限,而譯者如我亦需有此自知之明。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語言:繁體中文
格式:PDF
下載:高速下載/非百度網盤
常见问题
连接失效了?什麼網盤?
1.老文章失效機率很大,請在對應文章底部留言,我會盡快處理,2、高速下載,非任何百度網盤或者其它網盤;3、我們不定期刪除一年前發布的文章,請及時下載。
書籍雜誌的格式?
雜誌均為PDF格式,電子書未做註明的情況下,皆為PDF格式,其它格式一般在標題後面或者內頁購買下方註明。
需要支付宝/微信/淘宝?
请发邮件或者发工单留言,我会尽快处理。
PDF/MOBI/EPUB閱讀工具
PDF/MOBI/EPUB均可使用Sumatra PDF:http://boxwc.com/help
IDM下載工具
IDM_v6.38.7.2__中文綠色特别版:http://boxwc.com/help
0

评论0

请先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套装共19册】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套装共19册】
6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