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武器:金融制裁與貿易戰的誕生
The Economic Weapon: The Rise of Sanctions as a Tool of Modern War
作者: 尼可拉斯.穆德
原文作者: Nicholas Mulder
譯者: 譚天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0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The Economic Weapon: The Rise of Sanctions as a Tool of Modern War
作者: Mulder, Nicholas
原文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22/10/18
語言:英文
定價:912元
中文版內容簡介
比戰爭更可怕的力量,早已深入國際經貿體系!
經濟制裁是阻止戰爭的工具,還是引發戰爭的武器?
經濟戰制裁的是政府,還是無辜的人民?
銀彈真的比子彈更有效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5種語言、6國檔案,打造經濟制裁的起源故事
面對全球化已死的歷史大變局,經貿立國者不可不知的重要課題
伯納斯獎章得主、最耀眼的新生代歷史分析師,寫給當今世界的警醒之書
★ 臺灣中文版獨家作者序:如何從經濟制裁的歷史學習?
★《經濟學人》《外交事務》年度選書
★ 美國對外關係史學會(SHAFR)年度最佳圖書獎
自從「經濟制裁」誕生後,戰爭與和平的分野就永遠改變了。如今,21世紀最重要的戰爭形態,就是無所不在的經濟戰。無論是西方世界對俄國、北韓與伊朗實施的貿易禁令,還是美中兩大強權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貿易戰,或是中國對臺灣農產品的制裁,都是把制裁當作外交談判桌上的武器,試圖用經濟手段來改變對方的行為。
問題是,經濟制裁真的有效嗎?經濟制裁真的像許多人相信的一樣,能夠避免戰爭、解決衝突或是懲罰侵略者嗎?如果效果不如預期,為何今天的政治決策者仍舊對經濟制裁樂此不疲?
康乃爾大學的新銳歷史學家穆德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從歷史中找尋答案。他會在《經濟武器》裡話說從頭,將時光倒回上個世紀的1920-40年代。結合紮實的政治經濟學、法律框架與歷史研究,本書娓娓道來人類發明經濟制裁的緣由,分析經濟制裁的正負面效果,解釋經濟制裁何以成為世界各國常見的外交手段,以及經濟制裁對現代世界秩序造成的深遠影響。
【這本書會告訴你】
.經濟制裁的起源,如何改變戰爭定義,又為何成為現代大國最常見的外交工具?
.封鎖、禁運、出口管制、原物料斷鏈……經濟制裁有哪些手段?
.經濟制裁有效嗎?需要哪些條件才有效?制裁究竟影響了誰?正負面效果如何評估?
名人推薦
【國際專家推薦】
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經濟史家,《晶片戰爭》作者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國際關係史家,《霸權興衰史》作者
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戰略學家,《戰略大歷史》作者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政治學家,《大國政治的悲劇》作者
亞當.圖澤(Adam Tooze),經濟史家,《崩盤》作者
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科學與科技史家,《老科技的全球史》作者
理察.奧佛瑞(Richard Overy),軍事史家,《二次世界大戰全史》作者
亨利.菲洛(Henry Farrell),政治學家,《隱私與權力》作者
【臺灣專文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臺灣讀者推薦】
王家軒|左轉有書店長
江懷哲|《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
宋承恩|臺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
許菁芳|作家
陳嘉宏|《上報》總主筆
葉耀元|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國際專家推薦】
正如這本深富啟發性的《經濟武器》所說,經濟制裁是一種武器,武器就會帶來傷亡,唯傷亡不僅以美金更是以人命計算。我們往往把經濟制裁當作戰爭的替代手段,但本書告訴我們,制裁依舊是國際權力鬥爭的強大武器,或許少了些血腥,卻同樣致命。────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經濟史家,《晶片戰爭》作者
本書向今日決策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教訓:非懲罰性的柔性經濟制裁根本沒有用,存在有巨大金融或商業漏洞可鑽的經濟制裁也不會有用。萬一有另一個大國介入,例如中國向北韓提供經濟援助,或是俄國向伊朗購買產品,則經濟制裁一樣無法發揮作用。────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國際關係史家,《霸權興衰史》作者
深具原創性的研究與有力的分析。若你以為經濟制裁是國際關係裡一種相對溫和的譴責方式,那麼本書將會讓你大吃一驚。────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戰略學家,《戰略大歷史》作者
經濟制裁一度被認為是邁向和平的良方,本書卻使我們明白,這種做法不但經常失敗,有時還對戰爭的爆發推了一把,甚至導致人道主義噩夢。────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政治學家,《大國政治的悲劇》作者
必讀之作!不僅是歷史學家,任何對政治經濟學或國際關係有興趣的讀者都需要一讀。高度原創,論證有力,使我們深切體認到經濟制裁直到今日仍在影響世界。────亞當.圖澤(Adam Tooze),經濟史家,《崩盤》作者
歷史研究與論證的傑作。藉由描繪巧妙的細節與豐富的圖景,穆德改變了我們對二十世紀全球史和國際關係史的理解。────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科學與科技史家,《老科技的全球史》作者
若要進一步思考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徑,就必須閱讀這本全面檢視經濟制裁史的新書。────理察.奧佛瑞(Richard Overy),軍事史家,《二次世界大戰全史》作者
本書將徹底扭轉相關討論的方向。────亨利.菲洛(Henry Farrell),政治學家,《隱私與權力》作者
本書的敘事引人入勝,完美交織政治、經濟與法律,對萌芽於百年前的經濟制裁提出了寶貴的見解。本書出版後正逢俄烏戰爭爆發,顯得格外及時,也顯示出這個議題在百年後的今日依舊重要。────《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穆德詳細告訴我們,究竟是哪些政治、法律與體制上的創新,使得世界各國得以在承平時期運用禁運封鎖與出口管制來改變受制裁國家的行為。────戰略研究網站《War on the Rocks》
在去全球化的1930年代,經濟制裁不但沒有發揮效果,還造成國際社會進一步分裂,助長二次大戰的爆發。穆德是一位謹慎的歷史學家,他沒有立刻把二戰前的國際局勢與今日進行粗糙類比,但考慮到如今的地緣政治衝突也是一觸即發,全球化同樣面臨崩解與退潮,這本書的歷史教訓仍舊值得人們深思。────《經濟學人》2022年年度選書
《經濟武器》告訴我們,儘管經濟制裁不一定能有效改變侵略者的行為,但經濟制裁確實會對制裁目標產生效果。本書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對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理論家與實踐者來說都十分重要。────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研究期刊》
【臺灣試讀好評推薦】
經濟制裁,或是透過經濟實力來影響他國政治,傳統來說就是一種硬實力的表現。康乃爾大學的歷史學家穆德在這本《經濟武器》中,帶領大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來瞭解經濟武器在過去如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正所謂鑑往知來,這些經驗與知識也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在烏俄戰爭的當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如何可以扭轉戰局,以及美中貿易戰背後的原理。────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主要國家對俄祭出空前的經濟制裁。制裁能否促成戰事終止?專家們同時也關心,面對覬覦臺灣的中國,如何運用制裁加以嚇阻,使其理解侵臺的代價是不可承受之重?本書溯源歷史,清晰呈現運用經濟武器替代戰爭促進和平的大戰略思考。制裁的現代面貌,更牽涉應對經濟依賴與風險、供應鏈安全、科技戰與金融戰,各國莫不致力減少自身的軟肋,突破外在制約甚至施以「反制裁」。對於長年活在中國經濟武器操弄下的臺灣,本書提供深入了解經濟武器的絕佳觀點。────宋承恩,臺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
幾年前,當經濟史不再成為現代經濟學博士必備的技能後,經濟制裁就成為抽象的數學模型與圖表,簡單的案例只是用來驗證模型的效果,反而讓人們對真正發生的歷史經驗失去興趣。直到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及俄烏戰爭後西方世界對俄國的經濟制裁,才讓這個議題回到舞臺中心。如今人們對於貿易戰與金融制裁朗朗上口,卻很少人知道這個概念如何誕生,對於戰爭和世界又有什麼影響。直到穆德的《經濟武器》,這個謎才真正被揭露在大眾面前。────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尼可拉斯‧穆德(Nicholas Mulder)
生於荷蘭,成長於比利時,先後畢業於荷蘭烏特列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年僅三十歲便成為康乃爾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是歐洲現代史、政治經濟史與思想史。
穆德長年對於國際組織中的主權問題感興趣,特別是較為中小型的國際行為者。這使得他得以跳脫大英帝國或美國的視角,看到瑞士、希臘、阿爾巴尼亞、香港、南斯拉夫或芬蘭等地的歷史經驗。
以《經濟武器》榮獲美國對外關係史學會(SHAFR)伯納斯獎年度最佳圖書,目前正在撰寫他的下一本書,《大徵收時代》(Age of Confiscation)。
譯者簡介
譚天
曾任《聯合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歐洲日報》編輯主任。現旅居加拿大,專職翻譯,譯有《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安倍晉三大戰略》、《全球戰場》、《海權爭霸》、《泰王的新衣》等著作。
目錄
臺灣版作者序
導論 比戰爭更強大的手段
第一部 經濟武器的起源
第一章 封鎖的機制(1914-1917)
第二章 從封鎖中誕生的制裁(1917-1919)
第三章 承平狀態下的戰爭(1919-1921)
第二部 經濟武器的正當性
第四章 經濟武器調整期(1921-1924)
第五章 日內瓦的世界警察(1924-1927)
第六章 制裁與中立的衝突(1927-1931)
第三部 誕生於戰間期危機的經濟制裁
第七章 集體安全對抗侵略(1931-1935)
第八章 現代史最偉大的實驗(1935-1936)
第九章 封鎖恐懼症(1936-1939)
第十章 經濟武器的正面意義(1939-1945)
結論 從戰爭的解方到戰爭的替代手段
致謝
註釋
英文版內容簡介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emergence of economic sanctions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and the legacy of this development
A Foreign Affairs Best Book of 2022
"Valuable . . . offers many lessons for Western policy makers today."--Paul Kennedy,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lessons are sobering."--The Economist
Economic sanctions dominate the landscape of world politics today. First develop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s a way of exploiting the flows of globalization to defend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their appeal is that they func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war. This view, however, ignores the dark paradox at their core: designed to prevent war, economic sanctions are modeled on devastating techniques of warfare.
Tracing the use of economic sanctions from the blockades of World War I to the policing of colonial empires and the interwar confrontation with fascism, Nicholas Mulder uses extensive archival research in a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and military history that reveals how a coercive wartime tool was adopted as an instrument of peacekeeping by the League of Nations. This timely study casts an overdue light on why sanction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 form of war, and why their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are so tremendous.
作者簡介
Nicholas Mulder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at Cornell University and regular contributor to Foreign Policy and The Nation.
评论0